病毒肆虐,每一个变化的数字都敲动我们的心弦,各种信息扑面而来。对每一个普通的人,被隔离观察的人群来说,每个平凡的日子都极其不同寻常。
面对危险或者灾难,不自觉会感到无助、不知所措、恐慌,有些人会失去基本的判断力,情绪、思维、生理、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某些心理疾病危害甚至不亚于病毒本身。
国家卫健委日前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
普通民众:“如何消除过度恐慌?”
解答:“应对恐慌,我们需要的是耐心与行动,不要让疫情影响正常的作息。”
普通民众应对疫情,应该做些什么?
尊重医生的建议、国家的倡导,是首先应该做的事情。应对恐慌,我们需要的是耐心与行动。不要让疫情影响正常的作息,有充足的睡眠与作息,用健康的生理与心理,共渡难关。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将不仅有助于自身免疫力的提升,更能帮助身边的人稳定情绪、缓解焦虑。我们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些科普信息来了解疾病的来龙去脉以及传播途径等,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了解疾病本身,减少未知带来的失控感与焦虑感。
主动创建给自己提供心理支持的环境,而非让情绪役使自己。与此同时,密切关注亲友的心理及生理状态,以防过激行为,以及患病后失去最佳救治时间。更重要的是,应该提醒身边信息不够灵通的老人,告诉他们疫情的严重性,提醒他们做好防范、减少出门、戴好口罩等。
被隔离者:“失控感怎样化解?”
解答:“在这个意外来临的假期里面,即使丧失了一定的自由,也能收获别样的成果。”
医学隔离人群应对疫情,应该怎么办?
信心是黄金。请保持必胜的信念和信心。同时,在心理上主动做好充分的“长期抗战”的准备。
第一,流行性病毒传染的防控治理需要一定时间。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提醒自己要耐心,这并不是短时间能完事的事情。
第二,有意识地主动选择、筛选信息。在阅读信息时,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性摄入此刻自己需要的,有正面帮助的信息,减少阅读过度情绪暴露和唤起的文章,控制自己的无谓的情绪性消耗。
第三,接纳已经存在的各种情绪。前面提醒大家避免过度情绪暴露与唤起,但是请注意,并不是建议大家“不应该有情绪”。我们需要学习识别,然后接纳自己的情绪;需要允许自己,也同时允许别人的各种情绪反应。
这段被隔离的时光如何过得更有质量呢?要看的电视,要写的书?此刻,你真的有时间了,快去做吧!在这个意外来临的假期里面,即使丧失了一定的自由,也能收获别样的成果!